■ 公司股事
  5月12日,湘鄂情發佈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向孟凱、泰達宏利基金等9名特定對象發行不超過6億股,每股6元,均以現金方式認購。筆者認為,應由此反思如何優化A股市場的資源配置效能。
  湘鄂情在2009年底趕上一波“三高”發行,當時發行價格18.9元,市盈率高達60倍,募集資金9.45億元,比計劃募資多出近一倍。這些超募資金湘鄂情基本都用在了新開門店上,截至2011年8月,募投項目中包括的新開門店是6家,用超募資金新開的門店是8家,共計新開門店14家。然而到2013年8月湘鄂情由於業績壓力關閉8家店面,2014年2月再關停5家,共計關閉13家店面,與當初新開店面數量基本相當。也就是說,市場環境的突然變化,導致募投資金基本打了水漂,基本沒有換來任何盈利資產,2013年度公司巨額虧損5.64億元。
  2013年以來湘鄂情開始推動轉型,積极參与熱門行業,包括收購環保公司、生物公司、影視公司,今年則準備開拓新主業網絡視頻搜索。為了轉型到網絡這個新業務,湘鄂情找到了中科院計算機所作為技術支持,同時推出定向增發36億元方案,其中近30億元用來發展這個業務。
  湘鄂情的案例揭示了A股市場的一個特點:儘管一些公司上市之後,募集資金投入的項目並不成功,但仍可以在市場上順利地持續再融資。這樣的機制能夠延續,是因為A股市場“不缺”接盤者。
  簡單責怪大股東、發起人是不對的。就比如,當時湘鄂情新股之所以高價發行,不能只怨發行人包裝推介,事實上,我們忽略了買者自負這個游戲規則。正是打新一族的盲目追捧,併在二級市場掀起炒新之風,才形成新股不敗的現象。而最終受害的,是那些在二級市場的“接盤俠”們。
  二級市場的再融資存在同樣問題。一些市場主體主動參與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或許並沒有對投資的可行性作出仔細分析,它們或許不大在乎項目是否最終能夠賺錢,只是把此作為獲得大筆籌碼的渠道,這個渠道不用在市場費力收集籌碼,將來解禁後通過炒作同樣可以將籌碼高價甩賣給其他投資者。
  要優化A股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建立能者上庸者下健康機制是必須的,但同時,更要強化投資者的“買者自負”意識,對通過炒作或操縱等手法單純牟取股票交易差價的投資者,需要出台更為嚴格的控制或打擊舉措,正是這些投資者,在浪費市場資源的融資或再融資中,發揮了關鍵的“二傳手”作用。
  □熊錦秋(財經評論人)  (原標題:A股為何不缺“接盤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v68qvruw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