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1日,網絡輿論一邊倒地表達了對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教授李小文病逝的哀悼。一些地理工作者,他們對失去67歲的李先生尤為痛惜。有博友寫了《悼李小文院士》:平素最喜令狐沖,世慕送號“掃地僧”,驚聞六七駕鶴去,痛心疾首憶景行。
  大多數國人對李先生在地理學與遙感科學上的巨大貢獻和學術地位不甚瞭解,他們認識他是源於網上的一張他光腳穿布鞋作報告的照片,“布鞋院士”、“掃地僧”的稱呼由此而來,以後大家又知道李先生對科學的痴迷和對名利的淡泊;對學生和後生的愛護及提攜;對祖國和事業的摯愛和真誠。所以,“布鞋院士”不僅因地理學與遙感科學上傑出成就被人們紀念,他的品質更被人稱頌和緬懷。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在河北唐縣不幸逝世。毛澤東得知後,非常悲痛,寫下了著名篇章《學習白求恩》。其中,“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這段話激勵和影響了幾代人。“布鞋院士”就是這樣“純粹的人”。
  我們震驚於“大老虎”“小蒼蠅”們的貪得無厭,我們痛心於路人跌倒無人敢扶的道德窘境,但我們仍不難看出當下中國社會亮麗的底色——災難中,奮不顧身搶救生命的軍人和醫生;成千上萬排隊捐血的市民;捐出千元鋼鏰的拾荒大爺……還有“布鞋院士”這樣“純粹的人”。這些感人的事實都反覆證實了我們對當代國人品行主流的判斷和信心。在當代中國,即使存在貪污腐敗、拜金至上、貧富差距擴大等各種社會現實矛盾和弊端,即使曾遭遇命運的不公和前途的不暢,即使仍有一些人過著不富裕、甚至貧困的生活,我們人民中的高尚、善良、悲憫、慈愛、互助和感恩仍然難以動搖。在對建構穩定、和諧、富裕和有愛社會的高度認同基礎上,絕大多數當代中國人是人心向善的,是有愛的,也是追求推崇純粹的。在我們的社會中,在對中國夢的追尋中,純粹的精神和良善的道德沒有倦怠,依然在噴涌,在張揚。這就是為何李小文這樣“純粹的人”仍能觸動我們心靈最柔軟處,仍能讓我們淚流滿面。
  對當代中國人這種熱愛和學做“純粹的人”的美好希望,執政者該做什麼?要用法治保證“良善和純粹更好”;對“純粹的人”和人民對他們的見賢思齊,要倍加尊重、珍惜和鼓勵。這不僅是謳歌,傳揚,銘記和祝福,更重要的是執政者要以身作則,帶頭學習“純粹的人”,努力做人民喜愛和信任的“純粹的人”。  (原標題:學“布鞋院士” 做“純粹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v68qvruw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